日期:2025-09-06 06:10:34
日前,俄总统普京结束了为期4天的中国之行,在4日凌晨乘坐专机离开。不过,这架专机的目的地并非莫斯科,而是顺路去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地方,那就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参崴,也就是俄方口中的符拉迪沃斯托克,这座城市与中国的渊源大家都知道,这座港口城市也将举行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。
俄总统普京
对普京而言,北京之行的余温尚未褪去,他便马不停蹄奔赴远东,核心目标便是出席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。作为俄罗斯面向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之一,本届论坛以“远东——为和平与繁荣而合作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代表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。
相较于往届,本届论坛的议题更聚焦于区域经济整合、能源合作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务实领域,而普京也计划在5日的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,无疑让外界对俄远东开发的新动向充满期待。
事实上,普京此次转道海参崴,背后是俄罗斯对远东地区战略定位的持续强化,而中国正是俄远东合作中最关键的伙伴之一。多年来,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协作早已突破单一领域,从跨境铁路、公路口岸的升级改造,到能源、矿产资源开发与深加工项目的稳步推进,中国元素已深度融入远东地区的发展脉络。
海参崴(符拉迪沃斯托克)
以农业合作为例,中方企业在远东租赁土地开展粮食种植、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,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,更让远东的优质农产品通过跨境物流进入中国市场,实现了“互利共赢”的良性循环。
其实,普京此次北京之行的收获,早已为此次远东行程埋下伏笔。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中俄正式敲定了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核心细节。这条全长约2600公里的管道,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气田出发,途经蒙古国,最终接入中国东北天然气主干网,设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。
尽管蒙古国将通过过境费获得不小的经济收益,但对俄罗斯而言,这一项目堪称“解困关键”。当前,在欧洲能源市场格局调整的背景下,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的落地,意味着俄罗斯能源出口“向东转”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,不仅能为俄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与外汇收入,更能通过与中国的长期能源合作,夯实俄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
中俄天然气管道
而从远东视角来看,这条管道的配套设施与运输网络,也将间接带动远东地区能源加工、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形成“能源合作辐射效应”。
另外,中方日前还宣布自本月15日起,对持俄罗斯普通护照者试行为期一年的免签政策,只要来华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,无论是商务、旅游、探亲还是文化交流都可以享受免签政策。这将大大减少中俄人员往来的“时间成本”,也让远东从“地图边缘”逐渐成为中俄合作的“前沿阵地”。
外界普遍预期,在本届论坛上,中俄或将在远东地区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共识,除了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的后续推进,双方可能进一步探讨液化天然气开发、提升跨境货物运输效率、粮食深加工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及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,推动远东合作向“高附加值”和“可持续”方向转型。
山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