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14 05:12:15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►
本文2114字 阅读3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王阿姨今年58岁,查出糖尿病已经快两年了。平时吃药也按时,饮食也控制得挺严格,可血糖就是高高低低不稳定。每次复查,医生总叮嘱她增加运动量,但她总觉得走一走楼梯、出门买菜也算运动,没必要专门锻炼。
直到最近,她在社区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升到了8.3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也超过了7.5%,医生建议她调整用药并开始系统运动治疗。
她半信半疑地按照建议开始规律锻炼,一个月后复查,血糖明显下降,整个人也精神不少。医生告诉她:运动降糖,不是传说,是被证实过的“实锤”,关键看你怎么做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运动,真的能降血糖?能。大量研究已证实,运动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降低血糖水平。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,运动是治疗的“第三支柱”,和饮食、药物一样重要。
2024年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一项系统评价,综合分析了近十年来50多项相关研究,结果表明:运动干预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0.3%-0.8%,接近口服药物的疗效。
但降糖效果并非所有运动都一样,关键看方式、强度、持续时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不是动一动就有效,这5种运动最靠谱1、有氧运动:稳定血糖的“主力军”
上海交大的研究指出,有氧运动是当前证据最充分的降糖方式。快走、慢跑、骑车、游泳、跳舞都属于有氧运动。
它的原理很明确——能量消耗增加,促使肌肉细胞主动摄取葡萄糖,不依赖胰岛素也能降低血糖。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血糖控制明显改善。
特别是饭后进行30分钟快走,能有效抑制餐后血糖飙升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2、抗阻训练:让胰岛素更“好使”
抗阻训练就是肌肉力量训练,比如哑铃、弹力带、深蹲、俯卧撑等。
研究发现,肌肉量增加后,基础代谢提高,胰岛素敏感性增强,对控制空腹血糖特别有效。
每周进行2-3次抗阻训练,每次20-30分钟,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状态,部分患者甚至逆转为正常血糖。
3、间歇性高强度训练(HIIT):短时间爆发,大幅降糖
HIIT是近年兴起的训练方式,简单说就是“短时间高强度+短时间恢复”的循环训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比如快跑30秒+慢走90秒,反复5~10组,总时长约20分钟。
上海交大的研究指出,HIIT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幅度是所有运动中最大的,但也强调:不适合高龄、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,需评估后才能开展。
4、饭后轻运动:抑制高血糖“窗口期”
餐后1小时是血糖最容易上升的时间段。研究发现,餐后进行轻度活动,比如原地踏步、慢走、洗碗,持续15~30分钟,就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。
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老年人,风险低、效果好。比起饭后坐着看电视,动一动就是在给胰岛细胞“减压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5、太极:温和而持久的血糖调节器
太极是一种结合呼吸、动作、意念的传统运动。虽然强度不高,但长期练习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,调节内分泌,降低应激激素水平。
2023年一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小规模临床研究显示,每天练太极30分钟,坚持3个月后,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.4%。
对老年人、体能较差者尤其友好,适合作为长期日常运动方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运动降糖,效果稳定还要靠坚持运动的降糖作用不会立竿见影。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变化,但只要坚持2~3个月,血糖指标就会稳定下降。
同时,运动还能改善血脂、减轻体重、缓解情绪,降低并发症风险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,运动是“收益超标”的治疗方式。
哪些人要特别注意运动方式?
并非所有糖友都能随意运动,这三类人要先咨询医生:
有严重视网膜病变、肾病、心脏病史者
血糖控制极差(空腹>13.9 mmol/L)者
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,低血糖风险高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些人并非不能运动,而是需要个体化指导,选择合适的时间、类型和强度,避免出现低血糖、心率异常等问题。
运动降糖常见误区,你中招了吗?误区一:出点汗就算运动了?
出汗不等于有效运动。真正有降糖效果的运动,必须达到一定心率和持续时间,否则胰岛素敏感性不会明显改变。
误区二:运动前不吃饭,能降更多糖?
空腹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,尤其是服药后。建议餐后1~2小时运动最安全,既能避免低血糖,又能抑制高血糖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误区三:一周集中锻炼一次就够了?
不行。研究表明,规律性比强度更重要。每周3-5次,每次30-60分钟,才能稳定改善血糖指标。
医生建议:动起来,是你能主动掌控的降糖“药”糖尿病本质上是一个“生活方式病”,运动作为其中最有效的干预手段,是唯一不花钱、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。
体力不好的可以先从快走10分钟开始,逐渐延长时间;年轻人可以尝试HIIT或抗阻训练,提升运动效率;年长者可以选择太极、八段锦,强身又安全。
只要你愿意动,就会看到改变。不是所有药都能降糖,但合适的运动,一定能。
参考资料:
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.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系统评价[J]. 中国糖尿病杂志, 2024, 32(4): 241-248.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(2023年修订版)[S].③ 北京协和医院. 太极运动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[C] // 中华医学会年会论文集, 2023: 91-92.④ 刘玉兰. 抗阻训练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[J].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, 2022, 41(5): 407-412.⑤ 赵一凡.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[J]. 体育科学, 2023, 43(3): 88-93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山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